第 129 章 家书_重生之福气绵绵
笔趣阁 > 重生之福气绵绵 > 第 129 章 家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129 章 家书

  何家堂妹的婚事办的挺热闹,姜锦鱼作为贵客,也就老老实实坐着,时不时看外祖家的亲戚过来和她说说话。

  等把新娘子送走了,又吃了酒宴,姜锦鱼与何氏便回了姜家。

  还未进门,便看到四叔家的堂弟姜魁跑得一头汗,身后追着一群小萝卜头,看上去都以他为首一般。

  一群小萝卜头冲过来,到姜锦鱼的身边站定后,挨个老老实实喊人,“姑姑”、“堂姐”之类的。

  然后便跟一群小鸭子似的,又黑又圆的眼睛眼巴巴看着为首的姜魁。

  姜锦鱼一看这阵势,猜出这群孩子有话跟自己说,便问姜魁,“找我有事?”

  姜魁到底是孩子王,别看平日里“作威作福”,在一孩子堆里吆三喝四的,可真有什么事,他这个老大也得扛着,否则咋能服众呢!

  姜魁挺起胸脯,给了其余孩子们一个“你们放心”的眼神,扭头对姜锦鱼道,“堂姐,能不能让瑾哥儿带我们念书啊?瑾哥儿懂得好多,比我们加起来都多。”

  姜锦鱼微微惊讶,就看一群求知若渴的小萝卜头们跟着一块七嘴八舌道。

  “瑾哥儿好厉害!他什么都会!”

  “我爹说啦,瑾哥儿的爹爹是探花郎,他本来就什么都会!”

  “那敬哥儿的爹爹还是状元郎呢!”

  “瑾哥儿的字也写的好看!”

  眼看着一群人要为“顾瑾和姜敬谁更厉害”这个问题吵起来了,姜锦鱼忙打断他们,“好了,好了。”

  她一张嘴,一群小孩子们都眼巴巴盯着她瞅,满眼的担忧忐忑,仿佛怕她不答应一样。

  连跟皮猴子一般的姜魁也眼巴巴看过来。

  一旁的何氏见女儿没作声,笑着替她道,“成,让瑾哥儿教你们。”

  以姜魁为首的小萝卜头们欢呼雀跃,然后一窝蜂争着凑到顾瑾身边,七嘴八舌套近乎。

  瑞哥儿委屈坏了,见哥哥被一堆堂哥表哥给抢了,委屈得都快把嘴撅的能挂油壶了。双胞胎打小就亲近,比同胞兄弟更甚,府里又向来只有他和哥哥两个孩子,这一下子哥哥被抢走了,瑞哥儿满心的不乐意。

  好在顾瑾也明显很疼自己这个弟弟,虽然被围的严严实实的,但也不忘朝弟弟伸出手,喊他,“瑞哥儿过来我这儿,别落下了。”

  然后就见瑞哥儿笑起来了,挺着小胸脯,从众人让开的一条道中走过去。

  姜锦鱼看小儿子那样子,忍不住失笑,摇摇头,目送一堆小萝卜头跑开了。

  母女俩进屋,何氏忍不住笑着道,“我看瑾哥儿最像女婿,小小年纪就能服众。之前你阿兄也说过,女婿生来就是做官的,说话做事稳重可靠。”

  姜锦鱼听惯了娘成日夸自家相公,毕竟丈母娘看女婿,越看越喜欢,可这么变着法子的夸,着实有点承受不住了,忙道,“娘,我们快进屋吧。”

  何氏笑眯眯跟着进屋,恰好看见从姜老太屋里出来的姜欢,两人打了个照面。

  姜锦鱼一怔,便见姜欢黑着脸,躲开了她的眼神,扭头冲何氏招呼了一声。

  “二婶。”

  何氏照样是一副笑模样,道,“哎,欢姐儿来陪你奶说话呢,真孝顺。”

  姜欢不自在的躲开眼神,敷衍“嗯”了一句,匆匆点点头,“我屋里还有事,就先走了。”

  何氏自然爽快道,“行,你忙去吧。”

  等姜欢走了,何氏才纳闷道,“你这大姐可一向不往这边来的,我回来好些日子了,也没瞧见她过来过。”

  姜锦鱼笑了笑,没说什么,转而提起了别的话题。

  何氏这些年养尊处优,小日子过得很舒服,倒也不太在意隔房出嫁了的侄女做什么,索性不去想,含笑道,“你舅舅前些日子知道你要回来,送了好些皮子来。我本来都忘了,今日你舅舅跟我提了一嘴,我才想起来。走,我带你去看看。”

  姜锦鱼今日去舅舅家,也没空手去,带了好些辽州的特产,都说舅甥亲舅甥亲,姜锦鱼小时候,她这两个舅舅可是格外的疼她。

  她弯着眼睛微微笑,“好啊,舅舅太客气了。还送什么东西过来,这些留在家里给舅母们用多好。”

  何氏边领着她走,边道,“你又不是不知道,你俩个舅舅最疼你,就是嘴笨了点,可心里都惦记你。”

  看过皮子,母女俩又说了会儿话,何氏便有点乏劲儿上来了,“到底比不得年轻时候了,也就是去了你舅舅家一趟,竟困成这个样子了。”

  姜锦鱼忙道,“娘,你快去歇一歇。”

  何氏点头去休息了。

  姜锦鱼这才有空,把从辽州寄来的家书拿出来。

  打开信封,里头先掉出来几片干花花瓣,她拿起来一看,不由得会心一笑,心里甜滋滋的。

  她有时候感觉,自己和顾衍跟其他夫妻不一样,其他夫妻都是从情意绵绵到相敬如宾,他们则是反过来的,一开始两人就像过了十几年的夫妻一样,说感情也有,但更多的是家人一般,反倒是儿子都生了两个了,倒似老房子着火一般,忽然甜蜜起来了。

  就连她自己,有时候偶尔也会觉得,两人是不是有些腻歪?

  连她自己都会这么想,估计外人看了更是觉得如此,也难怪身边两个丫鬟,成了亲的小桃每每瞧见了,总忍不住羡慕又失落地说几句“跟大人比起来,我家里那个可真是根木头”。还未成亲的秋霞呢,也是面上红霞满满,就跟不好意思瞧一样。

  姜锦鱼将花瓣拾起来,用帕子垫着,放在小炕桌上,展开信读了起来。

  其实两人也才分开没多久,顾衍的生活她是知道的,除了衙门那些事,旁的也没太多的乐趣,真要写起来,也挺闷的。

  可大约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,姜锦鱼看得挺开心的,眼睛一眨不眨的从头看到尾,等看到信的末尾,顾衍用略微显得委屈的笔触,“抱怨”厨娘熬的藕汤,不如她亲手做的好吃时,姜锦鱼恨不得立马回辽州去。

  别说一碗藕汤了,就是连熬半个月的藕汤,她都甘之如饴。

  可这也就是想一想,怎么也要等阿娘阿爹回盛京,她才能带着儿子们回辽州。

  又从头到尾把信看了一遍,心里那点甜蜜又浓了几分,正这时,瑾哥儿牵着弟弟来了,气喘吁吁跑过来,道,“阿娘,梁叔叔说,阿爹寄信过来了?”

  姜锦鱼正要找他们,见儿子来了,便从信封中取出另外两封薄了不少的信纸,递过去。

  瑾哥儿瑞哥儿乐坏了,瑾哥儿还沉稳些,强忍着喜悦,故作淡定接过那信。

  瑞哥儿可没那么淡定了,一下子把信接过去了,喜滋滋道,“爹爹也给我写信了。”

  说起来,姜锦鱼本以为儿子们会不大习惯乡下生活,没想到两人如今跟那一群小孩儿们,倒成了兄弟一般了,看上去比早他们来几天的敬哥儿还要融入得更好些。

  作为娘亲,姜锦鱼心里挺骄傲的,儿子这样出息,也是她和相公的功劳麽。

  当然,真算起来,大部分算顾衍的功劳吧,毕竟她很少插手儿子的教育,倒是顾衍,平时看着冷冷清清的,对儿子们的事实则很上心,否则瑾哥儿和瑞哥儿也不会这样亲近他。

  还在辽州的时候,顾衍便每旬与儿子们的夫子聊一聊,问问儿子们学业上的进展,她有次还看到,顾衍给儿子拟的书目,写的满满的一张纸,真的是用了心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